一、使用场景
试想一个场景,有一个配置服务系统,里面存储着各种各样的配置,比如直播间的直播信息、点赞、签到、红包、带货等等。这些配置信息有两个特点:
1、并发量可能会特别特别大 ,试想一下,一个几十万人的直播间,可能在直播开始前几秒钟,用户就瞬间涌入进来了,那么这时候我们的系统就得加载这些配置信息。此时请求量就如同洪峰一般,一下子就冲击进入我们的系统。
2、这些配置通常都是只需要读取 ,在B端(管理后台)设置好的,一般直播开始后,修改的频率很低。
那么面对上述的业务场景,假设我们的目标是 扛住3wQPS,你们会选用什么技术架构和方案呢?
1、直接查数据库 ,例如MySQL、Doris之类的关系型数据库。很明显这肯定扛不住,一般关系型数据库能让扛个几千就基本上到头了。
2、使用单机版Redis
。理论上是可以的,腾讯云(下图)和一些Redis官方的数据,都说理论上高配置版本的单机Redis能抗住10W+的QPS。可是理论毕竟是理论,实际上工作中,我使用Redis做过许多压测,都表明单机Redis上了两万多之后就性能会出现瓶颈,压测就压不上去。(当然,或许是我司的Redis还没升到顶配?)
3、使用集群版Redis ,当然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就是成本有点点高咯,公司不差钱完全可以使用这个方案。
4、本地缓存,就是本文的重点,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。所谓本地缓存就是将这些所需要获取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的内存中 。服务器读取本地缓存的速度理论上来说没有上限,看服务器物理机的配置。但其下限就远比MySQL和单机Redis之类的高好几倍了,一台2核4G的Linux服务器,估计也至少10W+QPS起步。我曾经在本地的Windows系统做过压测(四核八线程,16G),就达到过100W+的QPS。换到同等配置的Linux系统上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二、技术方案
既然选用了本地缓存这个策略,那么我们怎么设计这个本地缓存的技术方案呢?
1、如上图所示,我们客户端获取数据首先会读取本地缓存, 如果本地缓存没有数据就会读取Redis数据,如果Redis没有就会读取DB数据。
2、需要注意的是,本地缓存和DB之间一般还会加入Redis这一层缓存 。这是因为本地缓存设置好后就无法再更新了(除非重启服务器),而Redis缓存我们是可以在DB有更改后,随时更新。这个也很好理解,因为Redis是有单独的Redis服务器,而本地缓存就只能在那台机器上更新和设置, 但实际项目中,设置本地缓存的DB数据源的机器和使用本地缓存的机器大概率都不在同一个系统中 。 所以我们本地缓存的时间都设置得很短,大部分都是秒级的,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,比如1秒、2秒 ... 。而Redis这个缓存时长明显可以设置长一些,比如半小时、1小时...。
三、如何更新本地缓存
上面讲了, 本地缓存最不好的地方就是更新问题,因为很可能设置本地缓存的DB数据源的系统和使用本地缓存的系统不是同一个,无法在DB数据更新的时候就同步更新本地缓存。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很可能就需要这种场景 ,就是在更新数据源的时候去更新本地缓存。举个例子:
我们设置配置A的DB数据源的系统是一个API系统,但现在有一个脚本系统,需要根据某个配置A,去处理C端的一些行为数据,判断是否满足该配置A,然后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。好了,现在C端的行为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,可以说是海量数据, 平均每秒钟有五十万的数据通过kafka推送过来 。此时我们就必须得用 本地缓存 存储配置A的信息了, 才能抗的住这个流量洪峰 。但是这是一个脚本系统啊, 我们更新配置A的DB信息是在对应的API系统中的 。那怎么办呢?
有几个方法:
1、在脚本系统中维护一个脚本,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读取MySQL的数据
,然后更新到本地缓存。但这个得综合评估下时间和MySQL的性能,因为要一直扫表。
2、拉取MySQL的binlog日志 ,每当数据有变更时,kafka推送数据到下游。脚本监听kafka数据,当收到kafka数据是就更新配置A的本地缓存。但这个也得注意,因为脚本系统一般会同时起很多个服务,所以得注意有多少个服务就得设置多少个消费者组,因为要保证脚本系统的每个服务都消费到kafka对应的DB更新数据,进而更新各自机器上的本地缓存。
3、使用Redis的发布订阅功能
,上游api有更新配置信息时就去发布信息,每个脚本服务都去订阅该信息,一有消息就去更新自己机器上的本地缓存。但这也有个弊端,Redis的发布订阅功能是没有确认机制的,所以可能某个脚本服务没收到信息导致没更新本地缓存,然后就出现bug了。demo如下:
(1)发布者:
package main
import (
"context"
"fmt"
"github.com/go-redis/redis/v8"
"time"
)
var ctx = context.Background()
// 发布订阅功能
// 发布者发布,所有订阅者都能接收到发布的消息。注意区分消息队列,消息队列是发布者发布,只有一个订阅者能抢到。
func main() {
rdb := redis.NewClient(&redis.Options{
Addr: "localhost:16379",
Password: "123456",
})
i := 0
for {
// 模拟数据更新时发布消息
rdb.Publish(ctx, "money_updates", "New money value updated "+fmt.Sprintf("%d", i))
fmt.Println("Message published " + fmt.Sprintf("%d", i))
time.Sleep(5 * time.Second)
i++
}
}
(2)订阅者:
package main
import (
"context"
"fmt"
"github.com/go-redis/redis/v8"
)
var ctx = context.Background()
func main() {
rdb := redis.NewClient(&redis.Options{
Addr: "localhost:16379",
Password: "123456",
})
pubsub := rdb.Subscribe(ctx, "money_updates")
defer pubsub.Close()
// 等待消息
for {
msg, err := pubsub.ReceiveMessage(ctx)
if err != nil {
fmt.Println("Error receiving message:", err)
return
}
fmt.Println("Received message:", msg.Payload)
}
}
4、跟方法1类似,只是可以把修改的配置A信息推送到Redis中 ,然后脚本去扫描Redis信息,有则更新本地缓存。其实就是延迟队列。但这个就得上游的配置A增删改都要写入这个Redis,有时候增删改的口子太多,其实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。
如上所述,基本上更新本地缓存没有一个很合适、很高效的方法,只能选取其中一个比较符合自己业务场景的方法。
四、本地缓存常用类库
go如何使用本地缓存呢?
1、可以自己实现一个本地缓存,一般可以使用LRU(最近最少使用)算法 。下面是自己实现的一个本地缓存的demo。
package main
import (
"container/list"
"fmt"
"sync"
"time"
)
type Cache struct {
capacity int
cache map[int]*list.Element
lruList *list.List
mu sync.Mutex // 确保线程安全
}
type entry struct {
key int
value int
expiration time.Time // 过期时间
}
// NewCache 创建新的缓存
func NewCache(capacity int) *Cache {
return &Cache{
capacity: capacity,
cache: make(map[int]*list.Element),
lruList: list.New(),
}
}
// Get 从缓存中获取值
func (c *Cache) Get(key int) (int, bool) {
c.mu.Lock()
defer c.mu.Unlock()
if elem, found := c.cache[key]; found {
// 检查是否过期
if elem.Value.(entry).expiration.After(time.Now()) {
// 移动到链表头部 (最近使用)
c.lruList.MoveToFront(elem)
return elem.Value.(entry).value, true
}
// 如果过期,删除缓存项
c.removeElement(elem)
}
return 0, false
}
// Put 将值放入缓存
func (c *Cache) Put(key int, value int, ttl time.Duration) {
c.mu.Lock()
defer c.mu.Unlock()
if elem, found := c.cache[key]; found {
// 更新现有值
elem.Value = entry{key, value, time.Now().Add(ttl)}
c.lruList.MoveToFront(elem)
} else {
// 添加新条目
if c.lruList.Len() == c.capacity {
// 删除最旧的条目
oldest := c.lruList.Back()
if oldest != nil {
c.removeElement(oldest)
}
}
newElem := c.lruList.PushFront(entry{key, value, time.Now().Add(ttl)})
c.cache[key] = newElem
}
}
// removeElement 从缓存中删除元素
func (c *Cache) removeElement(elem *list.Element) {
c.lruList.Remove(elem)
delete(c.cache, elem.Value.(entry).key)
}
// 清理过期项
func (c *Cache) CleanUp() {
c.mu.Lock()
defer c.mu.Unlock()
for e := c.lruList.Back(); e != nil; {
next := e.Prev()
if e.Value.(entry).expiration.Before(time.Now()) {
c.removeElement(e)
}
e = next
}
}
func main() {
cache := NewCache(2)
cache.Put(1, 1, 5*time.Second) // 设置过期时间为5秒
cache.Put(2, 2, 5*time.Second)
fmt.Println(cache.Get(1)) // 输出: 1 true
time.Sleep(6 * time.Second)
// 过期后的访问
fmt.Println(cache.Get(1)) // 输出: 0 false
cache.CleanUp() // 进行清理
}
该代码中使用LRU算法,通过将最新的缓存移动到链表头部(最近使用)来实现这个算法。但也有一些问题,CleanUp 方法需要手动调用去清理过期缓存,并没有定期自动清理的机制。这就意味着使用者可能需要频繁调用 CleanUp,否则过期项可能会在缓存中停留较长时间。代码中也加了锁,可能还会存在并发访问时的数据一致性和性能问题等等。
所以,这种自己实现的demo不建议放在生产环境中使用,可能会存在一些小问题。比如, 之前我部门写的一个本地缓存类库,就存在一个大bug:本地缓存的内存空间不能释放,导致内存一直蹭蹭地往上涨。隔好几天内存就飙到90%,然后我们临时处理方法是:隔好几天就去重启一次脚本 ...
2、所以呢,我们还是建议去使用开源的类库
,至少有许多前辈帮我们踩过坑了,这里推荐几个star数比较高的:
(1)
go-cache
:一个简单的内存缓存库,支持过期和自动清理,适合简单的缓存key-value需求。(本人项目中使用比较多,方便简单,推荐)
(2)
bigcache
:高性能的内存缓存库,适用于大量数据的缓存,其设计旨在减少垃圾回收的压力。
(3)
groupcache
:Google 开发的一个缓存库,支持分布式缓存和单机缓存。适用于需要高并发和高可用性的场景。
以上,就是个人使用本地缓存的一些经验了。不得不说,这玩意用着是真香,物美价廉,能扛能打。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本地缓存不太好实时去更新,当然这个上面也给出了几个解决方案。